close


作者:蘭迪.鮑許、 傑弗利.札斯洛 出版社:方智

內容簡介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
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
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
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
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
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
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
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
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
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
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
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
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
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
住在維吉尼亞州。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
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
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
恩~沒錯,在星期二買了兩本新書的我
今天在去小組的途中,因為吃完飯後時間還早
又跑去敦南誠品逛逛(誰叫它要順路?),然後又買了兩本新書

這本書原本是我六月底開始讀書計劃時就想買的
但因為前一本類似的『追逐日光』還沒看完
加上剛出版的新書不打折的情況下暫緩了下來
今天一看到輪到它打79折,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
因為誠品的書常會輪流打折,之前買的79折書現在都回到原價
下次等到它再打折也不知什麼時候了,所以先買再說

會買這本書也是聽說內容很感人也很激勵人
而作者也真實的做了一次最後的演講
影片在Youtube上廣為流傳,我也曾經看過而被感動
只是當今天買到書時,聽說作者也已經過逝了
真的是像作者說的: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
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
其實今天也發現一個令我吃驚的事實
之前一直開玩笑說自己沒新書看就會有恐慌焦慮的情形
原來不是玩笑話,而是我真正的有這種傾向

因為在今天終於看完『梅岡城故事』後
手邊還有三本新書帶在身邊尚未開始閱讀的我
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又到公司的圖書館翻找新書
心裡只想著萬一在假日中把書看完就又沒書看了
沒注意到其實是自己已呈現的不正常焦慮的情形
在經過V的提醒後才發現我真的有輕微的焦慮症狀

我已經不自覺的把部份的焦慮症移轉到書的閱讀的量上了
所以即使手邊已有一堆新書也尚未開始閱讀時
我的潛意識仍會焦慮自己沒書可讀,書不夠看以致瘋狂的買書

雖然說閱讀也不是壞事,但V的擔心是怕我最後會變成
完全只肯進入書本而反而拒絕與人接觸溝通的情形
我想以我的個性這真的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所以我得學著節制了
以免到最後反而出現負面效果就不太好了

還好目前我與人的溝通還算順暢,也不會害怕與人接觸
只是這兩天出現莫名的失眠情形,也不知原因為何
今天也可以控制自己不買書的,只是因為打了折才買
所以我還是要注意一下控制自己不自覺的焦慮感才好

不過倒是前幾天提到的自己內在某種的改變
那心裡蠢蠢欲動想跑出來的某種東西
我想我大概知道是什麼了,是書寫的慾望!
也許是之前提到曾經有很長一段的寫作經驗
在被我壓抑遺忘多年而又突然想起時
又再一次的被喚醒過來了!

只是現在的我腦袋裡的東西不多,寫不出什麼東西來
也也許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大量的渴望閱讀的情形
如果真是因為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chelle life 的頭像
    michelle life

    michelle的部落格

    michelle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